“乡村旅游+特色村寨+玫瑰园”,均良村有了新发展模式
(相关资料图)
玉龙县拉市镇均良村位于拉市海高原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西侧,全村以纳西族为主,下辖15个村民小组,816户3342人,耕地面积2377亩。均良村以玫瑰花产业为切入点,创新发展思路,延伸产业链条,建成集玫瑰花观赏、骑马观光、婚纱摄影、民俗体验等为一体的新型乡村生态观光旅游产业,形成“乡村旅游+特色村寨+玫瑰园”发展模式,走出了一条农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子,入选“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”“云南省美丽乡村”“云南省文明村”“云南省推广发展乡村旅游助农增收10个实践模式”名单,被确定为“云南省第二批城乡社区治理现代化试点村”。
以花为媒,激发组织新动能。为解决均良村传统经济收入单一、村集体经济收入少这一发展困境,村党总支以花为媒介,建强一座堡垒、引进一个庄园、护好一方生态、带强一项产业、致富一村百姓。一是支部领头,激发村企联建动力。村党总支牵头引进花花色玫瑰庄园,组建魅力均良旅游服务公司,领办村集体经济组织“木家寨旅游合作社”,与花花色玫瑰庄园开发有限公司共同开发经营,确立“村党支部牵头、农户土地流转、公司统一规划”的合作模式,形成“党支部+公司+合作社+农户+市场”利益联结机制。二是干部带头,激发干事创业活力。组织开展“三比三看”(比发展看民富、比干劲看民生、比成效看民意),形成“头雁领航、雁阵齐飞”的乡村振兴发展合力。推行党员联系群众、联系村务工作的“两联系”制度,全面实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、岗位承诺,形成“群众反映问题有秩序,党员发挥作用有平台,解决村务工作有民主”的良好格局。
以花为业,点燃发展新引擎。以种植玫瑰为突破口,布局以花为主题,集娱乐、美食、文化等为一体的乡村旅游产业。一是打造花品牌。制定“招商引资、合作开发,打造国际湿地玫瑰庄园品牌”发展思路,致力于打造一座以玫瑰庄园为基础、休闲为目的、服务为支撑、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生态庄园,玫瑰花成为均良乡村旅游一张靓丽的名片。二是壮大花卉产业。由花花色玫瑰庄园开发有限公司流转农户近600亩土地种植食用玫瑰和观赏玫瑰,就地建设玫瑰加工厂,生产玫瑰饼、玫瑰茶、玫瑰酒、玫瑰蜜等10多种深加工产品,依托丽江旅游消费市场进行销售。吸纳村民到公司务工就业,形成“企业自负盈亏、集体按入股协议分红、村民按月领务工工资、农户按年收地租”的经营机制,户均土地流转收益1400元,实现务工收入近6万元。
以花为笔,绘就村庄新画卷。随着均良玫瑰庄园品牌效应逐渐显现,当地乡村旅游业蓬勃发展,综合服务能力不断提升。一是强化基础设施配套。提升玫瑰庄园水、电、路网建设布局,实施“六个一”工程,完成“三废”拆除50余处,提升改造农村道路2400米、供水管网2100米、截污管网4000米;严格管控建筑风貌,强化传统村落保护,共计拆除违章及不协调建筑约900平方米,腾退宅基地2处,恢复公共用地560平方米,将4个马场整合为1个,实现资源规模化利用。二是提升村庄环境。突出净化、绿化、美化“三化”整治,集中清理主次干道、公共场所、公路沿线“五堆十乱”现象,恢复修缮老旧建筑,打造文化墙展示纳西传统文化特色,利用植物、铺装、景观小品、功能设施等对村内空地进行改造升级,配套实施道路沿线绿化提升工程,通过“厕所革命”改造户厕134座、公厕3座。依季节种植30亩百合、100亩玫瑰、200亩水稻、20亩海菜花、10亩茨菇、25亩辣椒,打造“高颜值”田园观光区。同时,把集中整治与建立长效机制相结合,以“五治”融合为抓手加强乡风文明建设,完善“村规民约、门前三包、田园三包”机制,定期开展“爱心超市”积分兑现,推进村庄环境长效管护。
以花为题,开启振兴新征程。充分利用区位优势、土地优势、产业特色,促进乡村旅游持续健康发展。一是丰富花业态。深度挖掘农业多重功能,形成“一街十巷八园”业态布局,通过托管385亩土地进行轮种、间种、套种本地开花农作物,融入稻田艺术创意、塑造网红地标、开发田间旅拍,融合推进乡村旅游发展与美丽乡村建设。拓展以打渔村为样板的乡村旅游新业态,经村党总支与玉龙旅惠公司磋商,按1500元/亩的价格流转耕地796.518亩,租赁打渔村沿线42户宅基地(房屋)打造高端特色民宿,以精品民宿——中国茶马道·丽江拉市海丽世山居投入运营为起点,开启“整合资源、利益共享,合理利用、人人受益”的“C位人生”。二是打开花市场。抓住农民增收这个核心,将小农户融入乡村旅游大市场。例如,“魅力均良”、“花花色玫瑰园”等旅游服务公司积极整合村内人力资源,先后组建牵马队、划船队、文艺表演队等,逐步构建起涵盖玫瑰种植、土地租赁、马匹服务、民族文艺表演、玫瑰产品加工、景区服务管理的多元利益联结机制,吸纳全村120户农户参与乡村旅游,帮助258人实现就地就业,目前全村人均收入达3万元,“资源变资产、资产变资金、农民变股民、村庄变景区、田园变乐园”魅力均良新画卷正在徐徐铺开。
吕正羽 龚丽雪(玉龙县委组织部)
责任编辑:谭江华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