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天动态:“95后大厂裸辞,寺庙上班”
在上班与上进之间,卷不动又躺不平的 95 后们,选择了上香。不只是简单的拜拜,而是辞掉工作、远离城市、住进庙宇,以打工换取食宿,换取一处逃离世俗的清净之地。
没有 OKR 和 KPI,投向佛祖怀抱的他们,好像瞬间切换到了一种规律、有序、关注身心灵成长的生活状态中。清规戒律反倒成了一种松绑,安抚他们的焦虑和疲沓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他们真的会因此走向佛系吗?越过寺庙的生活,等待他们的又是什么?来一起听听这些年轻人的「开悟」故事吧。
逃去寺庙,
却被寺庙拽回现实。
@大脸中呀 |26 岁|深圳·弘法寺 | 5 天
去年 11 月,赶上离职 gap 期,我决定去深圳弘法做义工,待了 5 天 4 晚。不是信仰所致,只是抱着开放的心态去体验。如果好,以后就多一条退路;如果不好,也算断了一个念想。 我是在公众号申请的,填写信息等待审核,通过后被随机分到了客房部,主要是给义工们发放床品、打扫卫生,类似酒店客房清洁工,纯纯体力活。 早课是每天 5 点开始,我所在的客房部要在 8 点前到岗,除去午休一小时,基本要忙到晚饭。晚饭结束,还有一小时共修,一晃就到晚上 7 点半了。宿舍外部环境。
天气好的时候要把仓库的被子拿出去晒,还挺累的。
时间表是所有义工通用的,非常规律。过去每天熬夜到凌晨两点的我,来寺庙后,十点多就能入睡,实现了向往的早睡早起。加上减少网络信息的摄入,我的焦虑感也缓解不少。我们住的是八人间,上下铺,有独立洗手间。斋饭也好吃,师兄偶尔还会给我们分点儿小零食。
这些并不能代表寺庙就是一个乌托邦,据我有限的经验来看,这里也很像一个小职场,一个小社会。 记得有次上早课,我眼看一个穿西装的人被带到中间跪拜,当日诵经师傅专门为他诵念。这时我才意识到,原来跪拜的资格是可以用功德换来的。本想短暂逃避尘世烦恼的我,一瞬间被拉回现实。如今来寺庙上香的,是年轻人居多。
当然,这也不是寺庙的全貌。在我观察周围人的过程里,我发现很多人是真在这里感受到了充实和幸福。有人觉得多干一点活就多积一点德,有人诵经一遍就觉得多修行了一些,他们已经找到了自己的热爱所在。 这让我意识到,我需要寻找的是一件真正让我充满热情的事。对于没有信仰的我,寺庙其实也拯救不了。 不过这五天对我来说,很珍贵。我了解佛教知识,学习佛门礼仪。连续几天在晚饭后拜塔(一边诵经一遍绕着塔走圈),看沿途的山、树、云所形成的图案,像回到儿时春游那样。 我深知这样的时光很奢侈,所以到了下山的时候,有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。回到职场后的一段时间,我还在靠讲述义工之旅获得能量。 很多人来寺庙是为逃避现实,我却在寺庙接受了「只要活着就得面对俗世」的事实,是的,现实生活大概率无路可逃,我只能勇敢面对。晚饭后拜塔+练习倒立。
从大厂裸辞,
我在寺庙待了半年。
@绿子的自由生活 |26岁|嘉兴·香海禅寺 | 150天
从互联网大厂正式裸辞已经半年多,尝试旅行但没有想象中快乐后,我去寺院当了义工。 在寺院,我在无人的佛殿里洒扫,在斋堂当切菜工,春耕节在地里播种,给不认识的老人写祈福签。简单的体力活,让我得以放下复杂万千的思绪。 不久后,我兼任了摄影义工,全方位记录寺院生活,遇到游客也会帮忙拍照。相机让我亲近了本应是过客的朋友。 在寺院,我最大的收获可能是完成了对工作价值的祛魅。我理解了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,脱离了集体意识的批判后,工作对个人而言,只有擅长与不擅长,喜欢与不喜欢。 无论从事什么工作,都不应该是由于它看起来「体面」,听起来「厉害」,更不必为了工作不体面、不厉害而感到局促,自己才是工作的直观感受者。 在寺院,我可以暂时不再焦虑未来,只专注于眼前。劳作一天后净手用斋,不再因为无端享用这十方供养而惴惴不安。「一日不作,一日不食」的农禅生活,如今我终于得以在劳作中感受到。 有人问我,「辞掉原先世界 500 强的工作,可惜吗?」不可惜,这个回答在我入寺半年后,更加坚定了。 记得毕业后,我发现自己完全不适合做销售相关的工作,总是在发布营销信息时陷入两难。当客服时,我会共情投诉电话里那位烈日之下退货无果的老人,下机后趴在工位上哭。 生命有限,我不想这样度过。我想重建自我,想做一些会让人真正幸福的事情,想抛弃社会时钟,活在只属于自己的人生时区。 在寺庙的这段时间,我尝试了很多新事物。 我学习了临终关怀课程,对死亡坦然了很多;我跟着师父开了第一期线上公益读书会,找回了纯粹阅读的兴趣;我在寺庙过了最难忘的生日,听大家为我唱「祝你阿弥陀佛」;我克服了一些障碍,染了绿色头发,这是我一直想做的事情;我和朋友们录了一期寺院播客,没有主题的谈天说地…… 寺院师父说:我们想要的很多,但其实需要的很少。 也许月薪五千就能过得不错,但因为别人月薪过万,就觉得自己的工作不够好;终于考上心仪的大学,但因为别人的学校排名更高,又羞于提起自己的努力。是谁说一定要参考别人的人生,才能过好自己的人生呢? 佛家的「观照」一词我很喜欢,无论外在环境如何,只是静观,时刻守住本心,就会发现自己的道路早已清晰可见。傍晚,香客散去,开始打坐。
别执着于何为意义,
活在当下便是意义。
@吕青豆 |26 岁|嘉兴·香海禅寺| 30 天
在大厂工作了三年半,除了工作,我的生活好像毫无意义且一团乱麻,总是瞻前顾后。纠结蛮久,还是决定裸辞,否则我会一直痛苦。 去寺庙仅仅是看中它「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」的规律生活,能免费食宿,还有个图书馆能让我抽空学习,确实很适合这个阶段的自己。看了绿子在小红书发的攻略,我就报名了。 我在那里生活了一个月,体验了摄影师、厨房端菜小妹、切菜工、菜地采摘员、花园洒水工、大殿扫地等岗位。还上过禅修课、岐黄站桩、八段锦等课程。生活很丰富多彩,就像回到学校生活一样。干农活。
在这里我每天早上按时起床,有时 5 点半就去上个早课或参加大拜,有时 6 点半直接起床去吃早饭,再开始一天的工作。 虽说都是工作,但在寺庙,工作不再困在一个个小格子间里,还能随时在不同的工种里切换。因为都是轻松的体力劳动,脑袋也不会那么累。空闲时间,我还会去图书馆坐坐,看书练字,处理下手头的设计工作,或是用画画记录这里的日子。在寺庙的图书馆写写画画。
说真的,我生活从没有如此规律过,吃完饭我会去花园或大殿散步消食,晚上还有很多活动可以参加,茶会话、布艺手工都有,我最喜欢晚上听师父敲钟击鼓一起唱暮钟偈。 每天身体劳累,但是脑袋轻松,人际关系又很简单,很难会有太多烦忧。宿舍环境
参加寺庙的活动。
很多人可能以为寺院的食宿条件一般,但我的体验还挺好的,空调、热水器、干湿分离的卫生间都有。 而且处在道场里,更多关注的是当下,睡眠也自然变好了。若不是有世俗烦恼,我甚至觉得我可以一直待在那儿(义工的规矩没那么严苛,每周有一天放香日可以外出,还有三天可以请假)。 我所在的寺庙,义工群体集结了老中青。有人刚结束学业,有人刚从职场退出,也有人历经俗世后决定修行。大部分都是卷不动了,抱着体验的心态,想要体验一种新的生活方式。 的确,在这样的生活之中,其实心态很容易开阔。过去我总是太执着于何为意义,现在觉得只要活在当下就是有意义的。未来虽然还是会重回职场,但一想到有这么一个「让心休息」的地方可以回去,也挺开心的。 对大多年轻人来说,逃去寺庙,并不是万能解法。那些暂时放下的焦虑,最终还是会被捡起来,再带回到俗世里去。 当然,重要的或许从不是留或不留。体验过另一种人生,纵向拓宽过一些边界,在世俗评判体系中主动按下过暂停键,本就是一种难得。 最后用绿子的一句话送给大家:在某个年龄,可能有人在播种,有人在收获,有人在休耕,不必太过担心,每个人都经历着自己人生的春秋冬夏。 策划|好好住编辑部 编辑|哆啦 图片|受访者提供哆啦
/ 编辑
蹲好故事、
有趣的家和可爱的人。
标签:
相关文章
欧普康视:7月4日融资买入3224.9万元,融资融券余额8.74亿元 天天热点评
7月4日,欧普康视(300595)融资买入3224 9万元,融资偿还2112 36万元